栏目分类

咨询热线

0482-5128999

以特色农产品品牌化撬动县域经济

  品牌是农畜产品的“身份证”,也是敲开市场大门的“通行证”。这两年,兴安盟突泉县以特色农产品品牌化撬动县域经济,推广“公司(产业联盟)+商标(地理标志)+专业合作(农牧户)”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将农牧业产业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与发展优势,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品牌小米飘香 特色农业强农富民

  

  “我们地里的谷子熟了根本不愁卖,县里的公司上门来收,价位还挺不错,省下了去卖谷子的路费和人工,也是一笔收入。”突泉县六户镇榆树村低保户顾喜民提到的公司,就是突泉县太和米业有限公司。

图片2

  4月18日一早,榆树村的顾喜民和六户镇太和村贫困户王殿臣几位村民早早就来到突泉县太和米业有限公司,等待跟公司签订今年的种植回收合同。“谷子好种植、易管理、经济效益还比种植玉米高!”今年,顾喜民打算种植30亩至50亩谷子。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他种了35亩谷子,虽然年头差点,但平均每亩也产出近600斤,市场价格在2元多钱,亩经济效益1200多元,玉米亩产1000斤算,价格0.8元,亩经济效益才800元。

  

  太和村小米种植历史悠久,久负盛名。2007年成立的“突泉县太和米业有限公司”是这个县大型的小米精加工企业。目前在北京、呼和浩特、哈尔滨、乌兰浩特等地设有代销处,让家乡的小米走向全国。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实行保护价收购(每斤高于市场价0.2元),每到收获季,公司统一收购农户种植的小米,既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还提升小米的知名度。

  

  “蒜”出来的品牌 “紫皮大蒜”助农增收

  

  “庭院紫皮蒜,百姓金饭碗”。在通往突泉县太平乡五三村村部的路上,这句标语十分醒目。大蒜种植,在五三村已有40多年历史。凭借高品质,突泉紫皮蒜的名号叫得十分响亮。

  

  在村民许贺春家,庭院里种植的大蒜刚刚发芽。他说,今年播种的种子都是从去年收货的紫皮蒜中精挑细出来的。每年清明节前后,对于许贺春一样的村民来说都很忙碌,刚将紫皮蒜瓣栽进土里,等到7月就能收获了。“每年我都在园子这1亩多地里种植紫皮蒜,能收入1万多元钱,7月收了大蒜种上白菜,再到10月中旬收获,一年忙半年、半年两茬田。”许贺春高兴地说,明年他打算把后院也种上紫皮蒜,增加收入。

  

  一头蒜,从种下到成熟,长得好不好、收成有多少,与天气密切相关。“以前大家靠土办法、老经验种植大蒜,一碰上干旱少雨的年景,大蒜产量就少,蒜农收入微乎其微。” 许贺春说,现在不一样了,天气预报很准,而且手机上就能看。

  

  原来,气象服务与紫皮蒜“结缘”已久。自2016年中国气象局定点帮扶五三村以来,家家户户都能收到紫皮蒜精细化气象服务信息,小气候仪直接建到了种植园,村民防灾减灾意识越来越强,原来纯靠经验的种植模式一去不复返了。

  

  “去年俺们村的大蒜上了电视,还卖到了北京!”许贺春自豪地说。2019年,通过我国气象局牵线搭桥,突泉紫皮蒜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

  

  肉牛品牌赋能带动农户“牛气冲天”

图片3

  走进突泉县曙光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园区内蒙古绿丰泉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一栋栋标准化厂房让人眼前一亮,牛舍里一头头膘肥体壮的安格斯牛正悠闲地散步。这是一家以引进养殖优良肉牛为主的民营扶贫优质企业。

  

  近年来,绿丰泉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京蒙对口帮扶契机,积极探索多种农企利益联合模式,发展壮大安格斯肉牛产业。为了让京蒙扶贫资金发挥效益,通过与突泉县政府、村集体、贫困户联合经营,探索出“入股分红”“资产收益”“放母收犊”“土地流转”“就业增收”5种利益联结机制,达到了政府分红、企业增规、村集体增收和贫困户脱贫“四赢”。先后累计带动贫困户1万多人,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放母收犊”是我们主要做的一种模式,2018年开始到现在,已陆续放下去3400多头。在这里买牛有保障,公司下放的都是怀孕的母牛,农户拉回家就能产犊见效益,在签订母牛领养合同的同时还签订犊牛回收协议,养殖户不愁卖牛。”内蒙古绿丰泉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广旭介绍着他们“放母收犊”的合作模式。

  

  目前公司已跟国外签了初期4000头的订购合同,预计今年将从澳大利亚进口1万头安格斯牛。今年,我们还计划通过‘放母收犊’的方式陆续下放几千头牛给农户。”吴广旭介绍,公司目前已完成投资5.7亿元,建设“两基地,两工厂”,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均生产销售收入20亿元,年均利润总额1.8亿元,将进一步带动突泉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也将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上一篇: 绿丰泉:发展牛产业 为地方经济发展添“牛”气 下一篇: 暂无数据
温馨提示: 本网站需输入密码才可访问
密码错误, 请重新输入!